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教傳播的國度,在中國,很多人都會在家里擺放一些佛像,這樣既能讓人們感受到安全感,也可以對自己信奉的佛的一種供奉,從而保佑自己和家里的親人,這種做法是人們信仰的一種體現(xiàn)。
石雕佛像頭的文化主要是從石雕佛像中延伸出來的一種文化,為什么使用石雕佛像頭呢?這種石雕佛像頭有什么用呢?唐朝的石雕佛像頭又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呢?人們在面對佛像頭的時候應(yīng)該有什么樣的供奉方式呢?下面我們針對這些問題來進行簡單的說明:
石雕佛像頭實際上是以前從佛像中剝離出來的一個部分,最初的佛像頭都是因為當時加工的石雕大部分是比較小的作品,人們?nèi)绻庸ご笮头鹣駮浅5馁M時費力,所以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中小型石雕佛像,人們雕刻品就會出現(xiàn)了一些中小型的作品,但是這種中小型佛像就有一個缺點—面部表情不夠豐富,并且頭部太小也會導致整個作品的威嚴和氣勢不夠,這樣導致的結(jié)果就是人們對這樣的佛像不能產(chǎn)生太大的敬畏之心。
在佛教供奉作品中,石雕佛像是非常流行的一種作品,整個佛像又以佛像頭為最具有特色的部位。關(guān)于它的用途,眾說紛紜,有的人說重點突出作品的面部表情,讓信徒更好的明白佛像所表達的意思,第二種說法是,佛無處不在,佛頭就整個佛像中最典型和最有意義的作品,人們在社會發(fā)展過程中,很多佛像因為擺放問題,很多佛像作品都遭到了破壞,但是大部分的石雕佛像頭卻很少人去破壞他,主要是因為表情給人的一種敬畏之情所導致的。那么為什么要進行擺放呢?第一:給人一種安靜和祥和感,佛像的表情如果大家能仔細的觀察,會發(fā)現(xiàn)這種作品真的非常有觀賞性,美觀性和藝術(shù)感非常強,我們可以從佛像的表情中看到自己的美感。第二:人們對于佛像的敬畏之心來自于人們的內(nèi)心,這種佛像的作品在展示人們心中的美感方面,對于中國人來說,佛頭的面相對于人們來說,有一種敬畏感,也有一種親近感,這種奇特的感受,是佛像頭給人最直接的感受。
唐朝的石雕佛像有什么特別的意義?這個方面其實很多人都有疑問,中國的佛像意義都不是差不多的么,還有什么差別?實際上,各個朝代所產(chǎn)生的佛像都是不太一樣的,人們對于這些不同朝代的佛像都有不同的特別的意義,特別是唐朝的佛像,因為這個時期,很多的皇帝非常信奉佛教文化,從唐太宗,武則天到唐玄宗,都是佛教最為忠誠支持的帝王,在中唐時期和晚唐時期,人們都依然沉浸在佛教的文化中,所以人們在發(fā)展過程中,這個時期的佛像文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節(jié)點。這個時期因為唐朝的強大,屬于世界的中心,這個時期人們的生活富足,所以這個時期的佛像頭我們看過去有一種氣勢,簡單來說,就是一種唯我獨尊,獨霸天下的氣勢和魄力。人們?nèi)绻羞@個時期的佛像,會感受到一種傲氣,也可以感受到一種君臨天下的氣勢。而女相的菩薩,這個時期多以武則天為原形來進行加工的,所以也能感受到這個時期菩薩像的尊貴和富貴。
其實佛像和佛像頭有著不一樣的供奉方式,一般我們對于佛像的供奉就比較簡單,每天膜拜,節(jié)日的時候上一些香,燭,供品,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也有一些供品的供奉。如果是佛像頭就不太適合這么膜拜,這種佛像頭最好的供奉方式是和佛像對視,然后在內(nèi)心中把需要說的話對佛像頭表述出來,然后祈求佛的原諒,也可以保佑人們。
唐代的石雕佛像種類很多,給人的美感和藝術(shù)感也有很大的變數(shù),種種藝術(shù)氛圍給人的美感和設(shè)計感,是整個作品的核心所在。
上一篇:佛教眾多佛陀,為什么人們更喜歡彌勒佛石像呢? | 下一篇:犍陀羅石雕佛坐像
版權(quán)所有: 福建惠安和之園林古建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閩公網(wǎng)安備35052102000402 閩ICP備2022013653號-1